重逢在腾冲,最美的夕阳
腾冲新闻网微信由 【腾冲世纪城 赞助】
那天,父亲接到老同学打来的电话,和他商量有关同学集会的事。已经退休在家赋闲几年,平时弄弄田园,带带孙子的父亲,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,却因那个电话,心情复杂了一个下午。
“光阴似箭,岁月如梭,转眼已分别四十多年,期盼如约相聚,共叙昔日同窗友情……”父亲拿着《同学聚会邀请书》,一个人在一边,默默看了很多次,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。
父亲曾在和顺益群中学五十班就读,因文革的来临等各种原因,没有读过多少年书的父亲,生命中也没有太多同学,而就是那屈指可数的几十名同学,却成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。于是,四十多年后同学的聚会,便成为父亲终生难忘的一件事。
此次同学会的发起者之一刘伯伯是县城某餐厅的老板,聚会的宴席就设在他家,父亲起了个大早赶去,面对陆续赶来的三十九名已经从当年十五、六岁的青葱少年变成今天的白发老人的同学,父亲感慨万千。
年轮在他们脸上碾出的沧桑和痕迹已经让彼此认不出谁是谁,却依然牢记那些名字,父亲说,某一个同学,虽然已经年过花甲,但是居然能够一个不漏地全部背出当年那个班全体同学的名字。昔日的同窗情谊,人世间的一些美好,总是水流不走,风吹不散。
四十年中,父亲的五十九名同学,有的生活一帆风顺有的历尽坎坷,也有的早早离开了人世,忆往昔,看当下,甜蜜的聚会有时也会袭来一丝淡淡的乌云。
而聚会更多谈论的话题,却是腾冲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,交通、旅游、民生、老年人政策……那一切让他们感到阳光般的温暖和憧憬。只有在这种社会条件下,他们才得以衣着华丽、精神饱满,他们才得以重逢——在这些饱经风霜的老人眼里,如今的国家和社会,已经进入一个全盛时代。那天,他们不约而同地有了一个共识:虽然他们的人生,已经流逝了太多的时光,但是他们并不遗憾,因为他们的青春曾经火热地战斗,他们在不同的事业和岗位上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力量。
在当天的聚会上,面对一大桌子丰盛的午餐,面对同学们的互敬互让,父亲的脑海里,突然闪现40多年前的一幕情景:放学后,同学们都去食堂打饭吃,而为了省一点钱的父亲,来到宿舍打开昨日从家里拿来的一缸冷饭,盛好一勺,正准备喂进嘴里,身后突然响起一个声音:“把你的饭,给我吃一口嘛!”
父亲抬头,在灰暗的光线里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同学,那是一个家境更为贫困的同学,正眼巴巴地看着他……最后,两个瘦骨嶙形的少年,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那缸冷饭。事隔四十多年,父亲的耳边还能回荡起两个人吃饭的嘘哗声,甚至还有偶然发出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笑声,那句:“让我吃一口饭”的请求清晰一如当年,经常撞击着父亲的胸膛,每每想起,潸然泪下。
小时候,我的偏食成了父亲最不可思议的事,父亲一直都很疼我但我若在饭桌上挑三拣四则会招来他的怒斥。因为年少的父亲,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从家里背着一点米、一点红薯,揣着一缸冷饭,沿着崎岖的山路从一个乡步行到另一个乡,进行他艰难的求学之路。十五、六岁正在长身体的少年,饥饿常常写在脸上,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无奈和伤痛。
还好,一切都已经过去,一切都已经好起来,父亲以及他们的同学们,终能幸福地重逢在夕阳中,重翻在未能解决温饱的日子里同窗的那一页页往事,似乎又变回当初善良、纯洁、上进的少年,大家不分贫富贵贱,情同手足……从昨天分享一缸冷饭、一碗苦荞面,到今天分享一桌盛宴,分享他们人生的酸甜苦辣,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,人性中最美好的一种情意,就那样被前辈们延续下来。
文:李燕滔 图 :段其集 王立权 杨国辉
编辑:李燕滔 审稿:申美玲
云烽文化传播技术推广支持